English
简体中文 English
To provide you with one-stop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
专家观点
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关键词
发表时间:2025-03-25 作者:李志坚 字号: A A A

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,旨在通过多领域协同推进,提升农村经济水平,改善农村生活环境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在这一战略中,重点关注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农村光伏、农垦和土地流转、乡村旅游、畜牧养殖与乡村振兴、农业科技、农业机械化、农村环保、农副产品电商直播、宅基地改革、农村房屋建筑装饰、数字化与乡村振兴”等关领域,这些领域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、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

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生产性、生活性、人文和流通性等四类农村基础设施,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近年来,国家和地方已出台多项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水利设施完善、污水整治等政策助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并PPP、REITs等模式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,从而改善农村交通、水利、能源和信息化设施,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,促进农业产业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。

农村光伏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截至2024年,农村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,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,民营企业、国有企业和跨界企业纷纷参与农村光伏项目,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,推动产业发展。常见的农村光伏模式包括“自发自用,余电上网”、“全额并网”和“电站租赁”等三种模式,企业参与未来通过创新,提高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同时创新商业模式,发展光伏电站的多元化应用,如“光伏+农业”、“光伏+渔业”、“光伏+畜牧业”等复合型模式,提高农民收入,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,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降低碳排放,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

农垦和土地流转有利于地方农业经营体制转变,消除地块的过度分割,推进土地规模集约经营。近年来,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土地流转,包括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金融支持等,推动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市场化。常见的土地流转方式包括转包、出租、互换、转让、入股、托管和反租倒包等,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。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,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,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,土地流转比例显著提高。未来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,加大对土地流转的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,推动农业现代化,规范土地流转市场,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。同时,加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,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,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。

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,以旅游为目的,以服务为手段,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型产业。乡村旅游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,全国多地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,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,成为部分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,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,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,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,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,提升了农村的生态质量,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。

畜牧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,通过农林渔+牧、智能话养殖以及公司农户相结合等多种产业模式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、推动农业现代化、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生态平衡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未来,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推广、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参与度的提升,畜牧养殖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的动力。

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,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,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4.3%,小麦、玉米、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%、90%和84%。通过创新的农业产品研发、智能化、自动化的农机装备,如北斗导航大马力拖拉机、植保无人机、无人驾驶收割机等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,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、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。未来,随着精准农业、智慧农业、分子农业、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,农业科技和机械化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
农副产业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,在政策制度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作用下,以手机和互联网为工具,利用直播的直观性和强互动性,吸引众多企业和 的参与,拓宽销售渠道、提升品牌影响力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。未来,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、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,电商直播将全方位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,弱化农产品季节性、标准化等问题,进一步提升市场认知和信任度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。

宅基地改革是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,核心是探索宅基地所有权、资格权、使用权的“三权分置”,落实集体所有权,保障农户资格权,适度放活使用权。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、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未来,随着产权制度的完善、多元化利用的推进、政策支持的加强和农民参与度的提升,宅基地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确权登记工作,完善产权相关机制,鼓励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,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战略。

农村房屋建筑装饰涵盖外立面改造、功能空间优化、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和文化传承。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农村房屋建筑装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。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鼓励采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材,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、结构安全、成本经济、绿色环保的宜居住房。政策的出台支持不仅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,提升农村房屋的美观度和实用性,更保护传统建筑文化保护,提升农村房屋的经济价值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。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侧重于装配式农房、绿色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生活,提升农村房屋的绿色环保和科技含量以及舒适度。

数字化物流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(2024-2027年)》强调加快数字乡村建设,推动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。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,优化物流资源配置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提升农村物流效率,增加农民收入,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。农村物流的未来发展主要倾向于智慧物流与电商融合、冷链物流建设和数字化服务拓展三个方向。通过智慧物流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以及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订单处理、仓储管理、物流配送的无缝对接,提升农产品保鲜能力,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
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领域协同推进,不仅提升了农村经济水平,还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,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,即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,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分享到:
在线咨询
上门义诊